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39次组卷 | 7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屈辱与奋进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不断探索和抗争。

——摘编自郭大松《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并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探索和抗争的重大事件(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
2023-12-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2023-02-24更新 | 276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滇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4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2023-02-20更新 | 2006次组卷 | 49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汉文帝曾立下遗嘱《薄葬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薄葬之风盛行一时;而汉武帝以后的贵族墓葬中往往包括错金银器、车马器、布帛衣衫等随葬品,这一变化表明西汉(     
A.儒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道德伦理观念深入人心D.君主专制得到不断强化
2022-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表明当时(     
A.外商逐渐扩大对华鸦片走私B.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C.海禁政策无法约束海外贸易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7 .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材料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根据材料,对中国秦代至元代中的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
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
2022-10-09更新 | 524次组卷 | 1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汉王朝行政运作特别注重文书,制定了严密的文式、签署、封缄、传递、保管、转发的规程。据秦令记载,当时甚至对文牍长宽及误差范围、书写行数、每行容字都做了详细规定。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文书行政(       
A.推动郡县制度确立B.为“大一统”提供技术支持
C.造成官员冗杂局面D.导致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10 . 迨至春秋,无论东土叔夷钟铭文“处禹之绪”,《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绪”西土秦公簋铭文“鼎宅禹迹”,还是南土姆加编钟铭文“帅禹之绪”,皆自称据有“禹迹”这反映了当时(       
A.华夏共同体形成和壮大B.古代疆域格局基本奠定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D.工具改进推动土地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