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09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所示是宣化(今河北张家口)辽墓中的壁画《散乐图》,图中人物服饰采用宋制。辽朝政府坚持契丹人和汉人的服饰、发饰并存,采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从其便焉”的原则。这反映当时辽(     
A.儒家治国的理念B.因俗而治的特点
C.全面汉化的政策D.打击了割据势力
3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24-03-14更新 | 51次组卷 | 103卷引用: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5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与下图所示事件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A.三顾茅庐B.赤壁之战C.走马观花D.草木皆兵
2024-02-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全面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错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2024-0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粮食会议召开,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起开始对棉布、食用油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城乡百姓使用布票、油票。这一举措(     
A.为了稳定物价打击囤积居奇B.为了抗美援朝筹措物质
C.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表现D.为了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2024-02-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B.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2024-02-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次活动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同俄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次活动可能是(     
A.八七会议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古田会议
2024-02-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史上曾先后出现八首国歌,其一写道“寰球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国歌(     
A.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生动再现民生主义的内涵
C.表达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愿望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4-02-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