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②封邦建国体制向中央集权体制转变
③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主体文化
④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合加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9-09-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十三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列南朝各时期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2019-09-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见下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B.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积极努力争取
C.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亚非拉国家积极争取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突出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封邦建国向中央集权转型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型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其中统一北方近百年的是:
A.东魏
B.北齐
C.北周
D.北魏
2019-09-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诏不得以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居所官”。从语意判断,该史料出自
A.《魏书》
B.《汉书》
C.《隋书》
D.《旧唐书》
2019-09-02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七校2012-2013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洛阳仍然有许多人穿鲜卑服装
②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
③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地改变
④孝文帝力主改革的决心很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9-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二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9 . 在改订新约运动中通过的一系列条约规定:把原进口货物一律征收5%关税的规定,改为货分七等,按类征收5%—30%的关税。这一规定表明改定新约
A.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的特权
B.保护了关税独立自主
C.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中国国内市场
10 . 明朝李贽在《史纳评要》中指出:“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是:
A.封建社会魏征善谏现象具有偶然性
B.专制君主的个人品质决定政治风气
C.唐太宗与魏征是明君与忠臣的关系
D.因遇到的是唐太宗,魏征才能进谏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