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下侧漫画直接反映了(     
A.五四运动的背景B.北伐战争的过程
C.南昌起义的原因D.西安事变的影响
2 . 下图为一幅《CHINA要被撕碎了》的历史漫画。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A.鸦片战争的影响B.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目的D.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 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日记中写道:“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表明
A.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B.日本侵华的目标业已实现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D.蒋介石采取消极防御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5 .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通知:“目前在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上,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这一通知发布的背景是(     
A.中共已成为执政党B.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C.民主革命基本胜利D.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2023-03-0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6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10月,陈云提出了“战争第一,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政收支主张;在11月的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他把这一主张作为财经工作方针进行了阐述,并把“战争第一”改为“国防第一”。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抗美援朝运动的展开
2023-05-25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8年钱玄同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鲁迅在《华盖集》中主张“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论及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鲁迅曾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这说明(     
A.要结合特定时空背景科学解释和评价历史B.历史进步总是由激进的思想和行动推动的
C.家国情怀应是解释和评价历史的第一原则D.文化思想领域的问题通常没有客观性可言
9 . 在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是(西北)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关,亟宜熟思审处者也。”该争论发生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准备进攻南京B.清朝面临严重边疆危机
C.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场景,据此推测,该号召发出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完成B.实施“一化三改”
C.开展三线建设D.开展“大跃进”
2023-03-02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