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2月底,我有率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起草工作,亲历了它产生的全过程。

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共有456家企业试行了“利改税”。1983至1984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分步进行了以利改税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税收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谢明干《改革开放口述史》

材料二   断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3年4月,国务院决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即税利并存制度。在企业实现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这体现了“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分配原则,比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摘编自刘佐《国营企业“利改税“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2)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我国20世纪80年代国企“利改税”改革的价值。除上述材料外,若要全面研究国企“利改税”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居住、任职达17年之久。回国后由其口述,他人执笔写下《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下表是该书对汗八里(元大都)的描述。

皇宫钟楼“君等应知此宫之大,向所未见。宫上无楼﹐建于平地。惟台基高出地面十掌。宫顶甚高,宫墙及房壁满涂金银﹐并绘龙、兽、鸟、骑士、形像,及其他数物于其上。屋顶之天花板,亦除金银及绘画外别无他物。”“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
中枢机构“应知大汗选任男爵十二人,指挥监察其国三十四区域中之要政。此十二男爵同居于一极富丽之宫中,宫在汗八里城内。宫内有分设之房屋亭阁数所,各区域各有断事官一人书记数人,并居此宫之内,各有其专署。"“事之重大者,此十二男爵请命于君主决之。”
大朝会“大汗之席位置最高,坐于殿北,面南向,其第一妻坐其左。右方较低之处,诸皇子侄及亲属之座在焉。”“殿外往来者四万余人,缘有不少人贡献方物于君主,而此种人盖为贡献异物之外国人也。”
商贸“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人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摘编自《马可·波罗行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可·波罗行纪)》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志(《新青年》,下同)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所说的都是极平常的话,社会上却大惊小怪,八面非难……本志同人,实在是惭愧得很;对于吾国革新的希望,不禁抱了无限悲观。……

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大家平心细想,本志除了拥护德、赛两先生之外,还有别项罪案没有呢?若是没有,请你们不用专门非难本志,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根本的办法。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新青年》6卷1号

材料二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第二是拥护"德先生"。……不幸的是,当陈氏在后来遇见了苏联共产党的“秘密代表”之时,这些名词就真的被曲解了。他们告诉陈君说,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才是真正的"民主"。老的民主根本不成其为民主,因为那只是"布尔乔亚(bourgeoisie,中产阶级)"的民主。只有"布尔什维克党人"(Bolsheviks)所推行的所向往的新的民主,才是人民大众和"普罗阶级"(proletariat,无产阶级)的民主。因此"科学"和"民主",在这里又有了新的意义了。

——《胡适口述自传》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初期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2-07-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