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望一百多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对现代化的认知与实践,虽有横向的多元竞存和纵向的历时演进,但始终贯穿着一种超越情怀与回归意识。在现代化理论视域下,中国是后起型国家,但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有一种超越情怀。在历史上常常看到一种悖反现象:越是强调西化式的现代化,就越有反弹的倾向,这就是传统与现代、回归与超越的张力。

——摘编自张宝明《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历史审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超越与回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5-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始社会民主推荐部落首领时,形成了“选贤与能”的选人标堆,强调所选人才是 否具有征服自然和做人的能力。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普遍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礼贤下士,重用布衣之士,千方百计 争夺能言善辩、能征善战和治国富民的人才为本国所用。

西汉
系统地强调德才兼备,“四科”规定:“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 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选人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即体魄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 文理优长。四者均可,则先看德行,德均取才,才均取劳。
通过考满而观绩,通过考察而观德。考察分为八个项目:贫、酷、浮躁、 不及(能力不及)、老、病、罢(不勤劳)、不谨。
用“四格”、“八法”评判官人。“四格”为“守、政、才、年”,“八法”为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

——摘编自齐秀生《从古代人才标准看执政能力建设》


提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才标准的变化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09更新 | 6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等5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从以上8块浮雕中任选2个或以上浮雕,以“英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套由日本学者撰写的分册主题多卷本《中国历史》分册。


卷数分册主题
01《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02《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03《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04《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
05《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06《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07《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08《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09《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多卷本《中国历史》中某一分册书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

7 . 材料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神明圣王,改制教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14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2卷精编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政府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北京北洋政府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北京北洋政府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其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鳊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争约的历史考察》等


上表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的简要历程,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