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35次组卷 | 6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根据材料,从当时的中西对比角度,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表

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时期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大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并进行阐述(要求: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03-2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开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儒学由孔子所开创,依次经历了两汉儒学与阴阳之学的融合、魏晋南北朝儒家经学向玄学的转变、儒佛的结合、宋明理学和心学四次重大变革。有学者认为,儒学与科学是一对深沉而持久的伴侣,古代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为儒学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契机,而儒学的发展和变革又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儒学的四次重大变革又大体与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发展史上明星灿烂巨著迭出的科学发展高峰期相应。

——摘自白龙飞、邱环《儒学变革与中国古代科技》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儒学与科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保持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探索、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列为四大支柱,如图所示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从四大支柱中任选取两大支柱,并结合所学知识再补充一大支柱。三大支柱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大支柱,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仁礼和合”作为孔子思想的价值核心,以仁为基础,以礼为辅助,仁内礼外,始终贯穿于孔子以“修己安人”为合理内核的内圣外王之道。以“为仁由己克己复礼”的内圣修身之道为起点,承接“孝悌为本”“事之以礼”的齐家之法,最终达至“道德齐礼”“博施济众”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之境。这是孔子“仁礼和合”思想在“内圣外王”之道的逐步深化,展现出孔子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世界的人文主义情怀。

——摘编自盛杏雨《孔子以“仁礼和合”为核心的内圣外王之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仁和礼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10-10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简表


——整理自孙宏哲著《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


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不仅仅是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它本身就包含有人的文化的、精神的、价值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国家的每一项决策,除了需要考虑经济利益.进行技术论证外,还要考虑人文的因素,如文化、审美、环境、资源等等诸多因素,特别是现代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这些问题的考虑和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就能够大显身手。西方后现代主义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比如“天人合一”思想所体现的“人的终极关怀”等等。

——摘编自王岡华《中国传统文化十二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工开物》引用书目



从《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