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

19026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

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

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不缠足"。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亲自书写信函"。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

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月薪百五十元”"有相当地位”“有相当职业"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月供五十元生活费""有高尚职业""月新二百上下”。

——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运动,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波浪式离心运动,即汉民族人口由黄河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而且在多数地区还呈现波浪式推进的特点;二是北进南退运动,即北方民族不断向汉民族居住的黄河流域推进,并迫使汉民族人口大规模南迁。在中央政权强盛,人民较长时间享受政治安定的条件下,大致以前者为主;在连年战乱或几个政权对峙、鼎立的情形下,则以后者为主。这两种人口迁移运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人口稠密地区南移,并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口分布南重北轻的局面。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从材料中选取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开展了以“振兴中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这一活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区、各单位开展起来。图为1983年上海市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

   

根据材料,对“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法关系


材料

19491228日,法国总统奥里奥尔表示:“我认为这件事(承认新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不能等人家来逼着我们承认。”然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表示:“美国国务院坚决反对法国承认共产党中国的想法。”当时法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对美国严重依赖,遂决定暂时放弃对承认新中国的考虑。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19641月中法正式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据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
2022-05-10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