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沛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宋,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楚国分得沛地。秦灭六国后置沛县,属泅水郡。沛县行政区划的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宗法制的终结
C.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D.标志着郡县制开始实行
2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19-10-13更新 | 752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说明
A.我国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中国致力于缓和与西方阵营的关系
C.多极化趋势推动我国外交政策变化
D.我国的外交思想日益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1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6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2017-12-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树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宰相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都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

8 .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中国古代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9 . 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全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
198256,93012,5655,4572,950997
1990234,80070,10054,90016,40032,500
1995236,80021,70036,0007,20066,200

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15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