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的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A.反映了夏朝都城的概貌B.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
C.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特性D.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距今约53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墓葬以及祭坛、祭祀坑、积石圈、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由此判断,该遗址(     
A.处于原始人群的历史发展阶段B.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依据
C.是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仰韶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锄、石刀、石磨盘、骨铲等工具,而且出土了数量可观的陶质器皿,种类包括鼎、釜、灶、罐、钵、碗、盆、壶、瓶等。据此可知(     
A.手工业分工具有专业化的特征B.剩余产品推动早期国家的出现
C.原始农业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D.黄河流域已具备农业生产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时间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的古代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了1000多件陶器,其中不乏精美的彩陶,出土的石器、骨器也十分丰富;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部分玉器和象牙器等制作也相当精细。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原住民贫富分化非常明显B.见证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C.可能是某民族政权的都城D.属于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经考古发现,在一大批大汶口文化墓葬的人骨中,存在使用硬物反复敲打牙齿使齿根折断,然后拔除的情况,无论男女拔牙率都在60%以上,拔掉的牙齿大部分固定为一对上颌侧门齿,只有极少数拔除的是其他牙齿,这反映当时(     
A.统治者利用宗教操控民众言行B.民众普遍患有严重的牙科疾病
C.已经出现较为固定的社会习俗D.开始出现标新立异的情趣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玉琮、玉璧被古人视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更是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礼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基本来自大型墓葬中,而于小墓则罕有发现。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出现社会等级分化B.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C.神权具有至高地位D.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2022-07-05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坊。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
A.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B.已有了初始的文明
C.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D.阶级分化十分明晰
2022-05-10更新 | 8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2022-05-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9 .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年代距今约5300-4000年。遗址核心区域有一座古城,有高大的城墙包围,分为宫殿区、内城和外城。据此可知,当时
A.以开始定居生活B.发生社会分工
C.产生贫富分化D.出现阶级社会
2022-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中出土的鸵鸟蛋皮串珠,它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批量生产的磨制工艺品,其精美程度为我国旧石器文化中所仅见的。它展示出那时人们
A.高超的绘画艺术B.已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C.渔猎的生活画卷D.艺术品加工的最高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