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表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料

结论

贾湖遗址出土了猪骨标本,出现明显齿列扭曲

野猪被驯化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

长江中下游居民在世界范围内最

早种植水稻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

精耕细作农业开始产生

《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

玉米在清朝传入中国

A.①B.②C.③D.④
2024-04-0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见如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A.代表了世界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B.反映出不同区域文明的密切交流
C.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D.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24-04-11更新 | 392次组卷 | 9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探源与大变革-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长江下游地区(     

A.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B.玉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区域D.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2024·海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部分纹案,左图是“良渚神徽的简化图式”,中图是“大汶口文化模仿良渚神徽简化图式”,右图是甲骨文“吴”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大汶口文化源于良渚文化B.当时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C.新石器时代的手工业发达D.宗教崇拜催化了早期文明
2024-05-05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探源与大变革-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7 . 图1和图2分别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和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与交流情况。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化圈拓展B.区域间文化融合加强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国家的初始形态具备
8 . 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神人兽面纹玉琮(如图)刻画有獠牙神面的形象,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鸟足神像(其局部见如图)也有凸目獠牙、人鸟合体的造型。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趋势B.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C.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阶段D.早期中国神灵崇拜独具特色
2024-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安徽凌家滩文化和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前者最大的墓葬中随葬了与红山文化器型相似的玉人(如图1、图2)、玉龟、玉猪、玉鹰等,后者的墓葬中发现了与凌家滩风格相近的玉璜、玉钺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两地先民以采集渔猎为生
C.中原文化辐射到周边地区D.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
10 . 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严文明提出,中国史前时代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花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分层次联系(东夷、百越等文化处于第二或第三层,是花瓣)的重瓣花朵式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本土性B.多样性C.连续性D.独立性
2023-03-20更新 | 18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