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A.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C.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D.秦国在战国时将其废除
2024-01-22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大盂鼎铭文拓片记载:“殷朝大小官员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盂,你要辅助我(周康王)主管军队,处理赏罚狱讼案件,……赐给你奴隶一千七百零九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据此可知(     
A.商纣王酗酒作乐导致国家灭亡B.盂受赐的土地属于他个人所有
C.盂在王畿地区主管军队和司法D.盂家的奴隶开始使用青铜农具
3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历史研究的珍贵文物,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推断最不合理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
B.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
C.商周时期牛已经被祖先驯化了
D.商周时期牛对生活和生产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4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gui),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铭文曰:“武征商,唯甲子朝,岁(岁即木星正当中天)鼎,克昏,夙有商……”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中可以得出利簋的史料价值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西周青铜器铸造技艺高超
③推算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代主要的生产工具还是木耜,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翻起土块通常三人一组,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而周代完成翻土工作只需要两个人,于是协田就变成了“耦耕”。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形成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工具的改进
6 . 周人以九百亩为一“井”,平均分为九块,每块一百亩,中间一块为公田,周边八块为私田;私田由个人耕种,每家一块,收获归己,中间的公田由八家人共同耕种,收获归公。此土地制度
A.被称作均田制B.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C.始于商鞅变法D.造成了分封制的瓦解
7 .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者,即取消“公田”,将田按亩而税,收取十分之一。《诗经》中也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诗句。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B.井田名义上由周王所有变为诸侯所有
C.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各国确立D.地制改革推动税制改革
2021-05-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1963年出土的何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新都洛邑。据《史记》载,周公在营建前进行占卜,反复察看地形,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述铭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汉字②体现古代都城选址的“择中”理念
③这是研究周平王东迁的一手资料④反映了当时灿烂的青铜文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下图为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作为一种证据,它可以直接说明当时的
A.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10 .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2018-11-07更新 | 3423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