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邯郸武安磁山文化遗存,先后进行过三次发掘,陆续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彩陶器、石器、骨角器、古玉石,以及大量堆积的粟灰。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文化遗存是(     
A.仰韶文化B.二里头文化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B.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     
A.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成就B.生产技术发达并领先世界
C.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D.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
2023-11-15更新 | 33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辽宁一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不少房屋的外围都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几乎所有房屋都有着多层的、极厚的屋内地面。一间房子原墙基不动,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见,当时这些地区(       
A.氏族之间联系趋于紧密B.阶级分化较明显
C.农业与手工业开始结合D.私有制已经产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至今,该遗址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管理者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据此可知当时该文明区域(     
A.已经掌握了夯土建城技术B.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C.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
6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生生不息。距今4300年前的龙山时代中晚期,各区域文化之间互动交流与融合加剧,跨区域的文化认同增强或“一体化”初露端倪,以陶寺与石峁为代表的文明社会崛起。下列被龙山文化所代替的文化是(     
①仰韶文化   ②良渚文化   ③河姆渡文化   ④大汶口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10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B.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
C.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显现D.农耕生产内部分工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特点
C.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出螺旋上升趋势D.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叠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中华文明具有(     
A.同源性特征B.多元性特征C.连续性特征D.互补性特征
2023-03-10更新 | 135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陶寺遗址进行解剖发掘,确认陶寺遗址存在近13万平方米宫城。此外陶寺遗址还先后发掘出城墙、大型宗教礼制建筑、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由此可见,陶寺遗址所展示的文明(     
A.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君主集权统治得到加强
C.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的管理D.反映了仰韶文化的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