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发掘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了种类多样、雕琢精美的玉器3000余件,有代表神权的琮,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有体现财富的璧,还有装佩挂缀在衣物冠帽上的各种玉饰件。该考古发现说明了(     
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的发展B.玉器脱离现实生活而走上神坛
C.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凌驾平民之上的权贵阶层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学者在浙江罗家角等遗址发现有稻谷、稻壳和稻草遗存,其年代距今约 7000-5000 多年。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仰韶文化D.红山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的距今约10000到9000年的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较多数量的炭化稻和胎土中掺和稻壳的陶器以及磨制石器;大约与此同一时期的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也出土了炭化粟和黍。这反映出中国新石器时代(     
A.原始农业得到广泛发展B.人们的生活相对稳定
C.生产各部门的联系密切D.已有农耕和定居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陶寺文化早期,随葬器物的使用已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至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礼乐制度渐趋完备
C.青铜时代业已来临D.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陶寺遗址足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上的遗址,都城的规模庞大,城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下图所示是山西襄汾陶寺城邑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     

        山西襄汾陶寺城邑平面图
A.生产力得到了持续发展B.已经进入了“万邦”时代
C.血缘纽带关系逐渐松弛D.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形态
2023-02-12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据此可知(     
A.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较早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中华文明的多元化特点D.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位于河南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素: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具备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主要体现了(     
A.奴隶制国家正式形成B.阶级社会已经建立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属于仰韶文化元素的是( )
A.打制石器B.粟壳遗存C.蛋壳黑陶D.宫殿建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