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发现的众多考古学文化为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丰富可信的地下材料。中国早期文明的分布呈现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辽河流域文明,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和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等地的黄河流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和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等地区的长江流域文明构成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分布格局。据考古学证实,曾经的中华大地上,确实存在过很多高度发展、处于文明起源阶段的文化,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

——摘编自张念征《浅析中华文明的早期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文明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家在距今7000-6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粟的痕迹,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有水稻的遗存。此外,大约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出现过不少以城为主的政治中心,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等。商朝时,虽已用甲骨文书写典籍和历史文献,但比甲骨文还早的中国文字是陶文,它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初的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和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商代时期的青铜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湖南宁乡发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都是当时青铜工艺成熟发达的重要代表。

——摘编自刘英伟《论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并概述你对“中华文明多源并起、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是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早期中华文明成就的认识。
2023-10-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实证中国。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据此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1)据此标准,中国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个时期?(单选)(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教材中讲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2019年,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有评论说“这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为文明分期提出了中国方案。

材料一


——刘斌、王宁远《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材料二   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距今约5300-4300年)

①玉织机端饰②象牙权杖③反山遗址12号墓葬图
浙江余杭反山遗址23号墓出土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7号墓出土反山遗址12号墓葬示意图,王陵9座大墓之一
④分体石犁⑤豚形灰陶壶⑥玉琮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江苏苏州梅堰镇太浦河采集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福泉山墓地9号墓出土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3)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中国方案中文明的标准有哪些?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文明标准方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023-10-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实证中国。

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据此标准,中华文明只有3300年的历史。


(1)据此标准,中国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个时期?(单选)(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教材中讲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2019年,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有评论说"这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为文明分期提出来了中国方案。

材料一   


   

——刘斌、王宁远《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材料二   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距今约5300-4300年)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3)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的进展,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世界各地可以有符合自己古代社会发展特色的文明形成标准。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中国方案中文明的标准有哪些?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文明标准方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023-09-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三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四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

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

——以上材料都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五   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氏族内部则分为富裕贵族和贫困普通成员两个集团。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由于氏族部落战争的频繁,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氏族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以及部落战争的激烈,作为阶级统治和扩大战争的工具的国家应运而生。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主题二 早期国家

材料六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七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材料八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课

材料九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间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华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联。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概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现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四,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与积石冢和良渚古城城墙反映了什么现象?
(5)根据材料五,国家产生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7)根据材料七,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8)根据材料八,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能力提升*
(9)根据材料六、材料七并结合夏商政治、经济、文化,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
*历史纵横*
(10)根据材料九及所学,就中华文明的多源性与统一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01·纲要上第0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范围大概是14余平方公里,根据遗迹功能和类型,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包括最高等级“反山”“瑶山”两处墓地、代表第二等级的“姜家山”墓地、代表第三等级的“文家山”墓地和位于外郭代表最低等级的“卞家山”墓地。

大约距今5300年前后,掌握识玉、用玉技术的古代先民开始大量迁徙到良渚,最早出现了“瑶山”墓地这样的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相对独立(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在祭坛上一共发现了12座大型墓葬。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又严格的用玉制度。在庞大的莫角山东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

——秦岭《良渚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

材料二   良渚的第一代考古人施昕更(19111939),1936年冬季发现了良渚遗址,并先后三次主持发掘工作。1938年,施昕更一边在浙南山区参加抗战游击,一边克服困难继续考古整理工作,五万余字、百余张图片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得以在战火纷乱的上海正式出版堪称传奇。施昕更在《良渚》的卷首语写道:“这本报告,是随着作者同样的命运,经过了许多患难困苦的历程,终于出版了。虽然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是此书既成,反不忍卒读,更感慨万千!遥想这书的诞生地——良渚——已为敌人的狂焰所毁灭,大好山河,为敌骑践踏而黯然变色,这报告中的材料,也已散失殆尽,所以翻到这书的每一页,像瞻仰其遗容一样地含着悲怆的心情……然而,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这艰巨伟大的时刻,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其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据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遗址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施昕更与良渚”谈谈你的看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农作物。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说的两类原始聚落遗址分别在哪一地区?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一流域的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谈谈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住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