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落后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落后D.阶级分化明显
2024-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金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庄里乡金寨村周边,是一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9月至12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陶、石、玉类文物200余件,其中玉器134件,绿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浮选出粟1923粒、水稻138粒、黍14粒。下列关于金寨文化遗址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寨文化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②金寨文化已经出现农业生产
③金寨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④形成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国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11-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已发现的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主要发源地外,还有许多散布在全国各地。这说明了(     
A.中华文明的多源性B.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C.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4 .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D.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2023-07-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2023-03-10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
2023-03-05更新 | 85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1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早中期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材料三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妇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

——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有哪些变化?
(3)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10 . 考古研究发现,在比良渚文化更晚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还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星罗棋布B.源远流长C.多元一体D.中原核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