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D.源远流长
2 . 没有考古资料表明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之间存在直接交流,但两者之间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相似的玉器制作工艺、卷曲的玉龙形象以及相同的石制生产工具、发达的人工农业系统等。这反映出
A.不同文化互动频繁B.南北文化互相借鉴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021-12-16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坑号

发掘器物

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

铜尊、铜罍、铜瓿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

玉琮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壁、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
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B.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D.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019-11-02更新 | 770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考古研究,良渚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较大发展,除种稻外,有的地方也种了粟、黍等旱 地作物作为补充。家畜中从北方引来了羊,农具中出现了三角形石犁等农具。上述考证可以说明(     
A.南方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化
C.农耕文明在交融中发展D.中华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对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下列关于牛河梁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已经产生了私有制②遗址所处时代已进入阶级社会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
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
8 . 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它们相距遥远,但它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大汶口文化陶器

半坡文化陶器

马家窑文化陶器
A.世界领先B.多元--体C.起源最早D.生产先进
2022-01-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沈阳新乐遗址距今7200多年,其出土文物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凿、磨盘等石器,有“之”字纹深腹罐、高足钵、簸箕形器等陶器以及大量碳化谷物、果核等,还有极珍贵的煤精制品和木雕艺术品等。由此可知当时(     
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手工业农业居领先地位
C.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D.物质生产已具一定规模
2024-01-2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玉琮四边雕刻良渚文化典型的兽面纹,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痕迹。由此推断

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
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D.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分封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