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遗址墓编号出土情况
大何庄墓14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
半坡墓152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
华县元君庙墓458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
姜寨墓7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
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D.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良渚文化遗存中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玉器种类丰富和制作精美。这些玉器,一般出现在大型墓葬中,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则很少见到。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成员的地位发生分化B.社会分工得到发展
C.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D.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所示为距今约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该牙雕由野猪牙雕刻而成,外形为正在吐丝的蚕。据此可知,当时(     
A.蚕桑文明形态初具B.社会分工十分细致C.磨制技术应用广泛D.食物供应较为稳定
2023-05-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4 . 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除发现原始陶片遗存外,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经鉴定,这些稻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阶段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     
A.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B.粮食储存技术成熟
C.稻作农业耕作范围不断扩大D.农耕文明已经出现
2024-01-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A.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B.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D.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7 . 下表为良渚文化遗址群出土的主要食用植物遗存种类统计表(部分)。该表可反映良渚先民(     
遗址名称植物种实遗存种类
浙江诸暨尖山湾稻、桃、南酸枣、葡萄
浙江余杭卞家山稻、葫芦、甜瓜、桃、梅、杏、柿、南酸枣、葡萄、芡实
浙江平湖庄桥坟稻、葫芦、甜瓜、桃、南酸枣、杏、柿、葡萄、芡实、菱角、橡子
浙江海宁小兜里稻、甜瓜、桃、柿、葡萄、芡实
A.灌溉系统日趋完善B.植物栽培技术成熟
C.食物来源较为丰富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024-0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南河浜遗址随葬品统计表。导致其差异的根源是(     

随葬品(件数)

中期墓葬(座)

晚期墓葬(座)

0件

9

0

1~5件

10

24

6~10件

0

18

11~20件

2

16

20件以上

2

3

A.阶级社会的形成B.社会贫富分化
C.早期国家的出现D.生产力的发展
9 . 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已具备早期国家的一些功能。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民间传说陶寺遗址即为尧都遗存B.该遗址底层存在的居民墓葬达一千余座
C.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区D.《尚书·尧典》记载的尧派羲叔居之南交
2023-1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