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图是吕克勤主编《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示意图。由此可知此时
A.社会等级森严B.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C.神权色彩浓厚D.权贵阶层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堪称“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最中心为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环绕的城墙和外郭,首领的住处与一般社会成员居住区相隔绝,大型墓的随葬品丰富且精致,小型墓小而狭长,多数没有随葬品。这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     
A.建筑技艺高超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部落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的发达
2023-05-26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文明间的多元性B.地域间的文化交流C.贫富分化的加剧D.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5 . 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若以每天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1人计,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推测,良渚文化(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
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D.建筑技艺高超领先于世界
6 .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陶寺遗址进行解剖发掘,确认陶寺遗址存在近13万平方米宫城,此外陶寺遗址还先后发掘出城墙、大型宗教礼制建筑、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由此可见,陶寺遗址所展示的文明(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B.已经具备成熟的国家形态
C.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发展D.奠定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A.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B.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D.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石峁古城(见如图),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史前城址。皇城台是四周砌筑层阶状护坡的台城;内城以皇城台为中心,沿山势砌筑石墙;外城是一道不规则的弧形石墙。据此可以判定,石峁文化时期(     
A.陕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心B.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已确立D.城市发展呈现制度化与统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