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020-11-03更新 | 978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考古工作者在江苏邳县刘林、大墩子村和新沂县花厅村等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内,发现有装饰品随葬现象。这些装饰品采用玉、松绿石和象牙等珍贵原料,耗费较多劳动力而制成。据了解,江苏境内并不产玉,邻省山东泰山等地才是玉的产地。这表明当时(     
A.社会等级分化日益明显B.私有制占主导地位
C.玉器加工技术世界领先D.商品交换现象出现
3 . 龙山文化在山东省龙山镇首次发现,后来在黄河中下游发现了许多同类型文化遗址。其中郑州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据历史文献记载,此为黄帝“有熊国”故地。而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     
A.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B.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D.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青海柳湾发现的366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有20座两人合葬墓(即一人葬于棺内,一人葬于棺外)、3座双棺合葬墓和2座两人同棺合葬墓,还出现了没有任何葬具的土坑墓。这反映出当时该(     
A.阶级对立较为普遍B.贫富分化已经显现
C.社会矛盾日益复杂D.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同时期的北方文化中,代表器物是黑陶,还有精美的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推断,该文化遗址主要应位于下图中(     
A.①B.②C.③D.④
6 . 考古发现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雕刻和装饰技术十分先进,其装饰技法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镶嵌玉技术,也源于良渚。这说明(       
A.形成了严格等级秩序B.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7 . 下图是吕克勤主编《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示意图。由此可知此时
A.社会等级森严B.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C.神权色彩浓厚D.权贵阶层开始出现
8 . 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
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下列考古出土的文物,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