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     
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
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下列考古出土的文物,有可能属于河姆渡遗址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距今约6000—5000年,龙的形象分别出现于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由此形成了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各地区在原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共同性。这体现了(     
A.手工制作工艺的多元并立B.区域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C.母系氏族社会的辉煌成就D.中原文化的扩散与创新
4 . 图1和图2分别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和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与交流情况。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化圈拓展B.区域间文化融合加强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国家的初始形态具备
5 . 从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纹饰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纹饰很少出现动物纹,较多的是植物纹。马家窑文化晚期,出现一种形纹,好像先民在播撒种子,除此之外马家窑彩陶中有许多与水有关的纹饰。这表明当时(       
A.原始宗教崇拜盛行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剩余产品大量出现D.渔猎活动逐渐消失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以来,国内学界越来越充分地确信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是毋庸置疑的,是源远流长的。但国际上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文明史只能从商代开始。


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于五千年前。(要求:从古史传说和考古材料两个角度阐述,逻辑清晰,语言精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记载,根据同位素测试结果,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它们的铸造技术是一脉相承的。据此可知,该时期
A.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B.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高超
C.中国经济呈现区域化特征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格局
8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其中一组墓穴中,男性骨架头南脚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据此可知(     
A.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B.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
C.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D.自然力量受到先民崇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遗址群内,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清理出稻田遗迹。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一带
②遗址规模大,数量多,已经显示了社会等级
③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④为研究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提供重要史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