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 . 半坡文化元君庙遗址中M419成年妇女墓的发掘示意图,该墓陪葬品中以蚌刀、骨针、纺轮及储藏器皿为主。这主要体现了(     
A.原始社会的性别分工B.随葬物品的精致丰富
C.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D.早期国家的部分特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传说和中华文明探源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发现的具有多种文明因素的史前城址的总数已达到50座左右,它们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对于这众多古城,不少学者意识到它们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林立的邦国(或方国)是相吻合的,它们应该就是这众多邦国(或方国)的都邑。从这个认识出发,学者又或赋予龙山时期这些邦国(或方国)以“都邑国家”或“城邦国家”的称呼,并认为其时社会已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

——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1)依据所学,补充两处材料中没有列出的区域的史前城邑遗址。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关于“五帝”时代的古史传说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2023-09-1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4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据此可知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       
A.中国营建城市已经形成了制度B.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C.铁农具出现为其提供了可能性D.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5 . 在仰韶文化洛阳王湾遗址的小陶罐内壁附着有粟的痕迹,同时,在三门峡交口遗址发现有水稻籽实与粟,在郑州大河村、淅川下王岗址、郑州西山的古城等出现了大型定居村落和家畜饲养业。这表明此时(     
A.体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B.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C.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D.较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为远古人类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2024-02-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四台遗址第五组遗存中的尖圜底罐,距今6800—6400年,目前国内已知的尖圜底罐仅此一件,但其与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卡林加河口、叶尼塞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口圜底罐器形、纹饰、制法十分相似。据此推断(     
A.新石器时代陶器零星出现B.人类文明起源具有单一性
C.此地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D.当时可能存在跨区域交流
2024-03-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