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良渚文化在约5300年前发源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沿岸。在相关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一件黑陶罐腹部发现了四个连成一排、仿若句子、与后来的甲骨文有相似之处的符号(见下图)。对此合理的理解是(     
A.有助于破解古文字起源之谜B.甲骨文并非中国最早的文字
C.中国已开始系统地使用文字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高度发达
2023-03-12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反映了(        
时间遗址出土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河南舞阳贾湖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的天文工具
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汝州阎村墓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绘了具有战争纪念碑性质的“鹳鱼钺图”
距今5000年前后浙江余姚良渚镇遗址有宫殿区、内外城垣,十数座高、低水坝等水利工程
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
C.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D.等级观念产生和阶级分化
3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图1为距今4300年左右的山西省陶寺遗址出土的玉兽面,图 2 为距今4000 多年左右的湖北省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B.古代玉器制造业领先世界
C.原始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D.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考古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下图中的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
A.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B.出现农耕和定居生活
C.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D.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2022-05-31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洪水奔流,四溢成泽,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下图是史前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据此图可以推知,史前时期(       
   
A.黄河上游地区重视水利的兴修B.河北平原腹心地带生产力水平较落后
C.各遗存对外来文化呈排斥态度D.黄河流域持续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
2023-05-21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保温卷)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原始农业对象、门类、部门、类型关系图。与原始稻作农业和原始旱作农业类型相比,原始游牧农业类型结构组合比较单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西北地区民族交融程度低B.西北地区水土资源匮乏
C.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差异D.畜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8 . 姜寨聚落周围是垛沟,良渚古城周围是城墙。对比分析下面两图,从防御的角度看,良渚古城城墙的构建说明(     
A.国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C.初始文明出现D.部落纷争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现的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该图展现了(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明各自孤立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从该图可以得知
A.遗存分布零散,不同文化间彼此孤立多元
B.遗存分布不均,黄河文化成为是唯一代表
C.遗存分布叠加,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中华文化发展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