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如表为某文化遗存考古发掘的相关信息,据此推知该文化遗存是(        
时间分布房址器具粮食
距今约6100—5000年前后汶河流域、泗河、沭河、小清河中上游、淮河下游以北等地区。早期半地穴式建筑为主、少量地面式建筑、后期出现多间相连平房。灰陶、红陶、黑陶、酒具等。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玉琮四边雕刻良渚文化典型的兽面纹,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痕迹。由此推断

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
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D.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分封制度
3 . 如表为陶寺遗址1000余座墓葬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已发现9座,不及墓葬总数的1%。经鉴定,墓主都是男性。
中型墓长、宽尺寸略小。使用木棺。一般随葬成组陶器(包括少量彩绘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见猪下颌骨数个至数十个。这类墓占墓葬总数的近10%。死者多系男性,仅分布在大型墓两侧的为女性。
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墓葬总数的90%。
A.墓葬比例关系可反映当时社会结构B.随葬品丰富体现了手工业高度发达
C.墓葬等级规格深受礼乐制度的影响D.女性墓葬较少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
5 . 下图为新石器时代辽西小河沿文化和内蒙古中南部海生不浪文化的陶器比较图。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A.文明间的多元性B.地域间的文化交流C.贫富分化的加剧D.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刘林遗址大部分成人墓都随葬了和死者生前劳动有关的工具,出土情况见如表,可以推断出当时(     
大汶口文化刘林遗址墓葬随葬工具统计表
砺石弹丸网坠小刀牙勾形器纺轮总数
916152211613671
6135122332
A.贫富分化现象严重B.社会组织形式变化
C.普遍使用金属工具D.个体小农经济产生
23-24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河南新密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该城址所发现的陶器中,翠、蚕、氰、壶、薷、杯等为专用酒器,属于制作精致的磨光黑陶和红陶。陶器上附有一定数量的陶文符号,这些陶文符号是用刀刻在陶器表面或用硬质物在器表捺印而形成的。这反映出(       
A.陶器成为先民主要生产生活用具
B.河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C.阶级分化决定社会生活方式演进
D.早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2023-12-23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若干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对此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
A.族长权威的萎缩B.族长权威的扩张
C.财产公有制强化D.私有财产制萌芽
10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据此可知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       
A.中国营建城市已经形成了制度B.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C.铁农具出现为其提供了可能性D.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