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3-12-14更新 | 55次组卷 | 54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
2022-08-15更新 | 424次组卷 | 46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并无葬具,而中、晚期墓葬发生了变化。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富精美,如有洁净的白陶、乌黑而略带光泽的黑陶和优雅的彩陶,还有玉器、石器、象牙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由此说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①创建了国家的雏形   ②出现贫富分化   ③生产力水平提高   ④产生了私有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原始人类由于采猎和自卫的需要,学会了使用工具。当时的采猎工具,后来有的兼用于农耕,如石斧、木矛,有的发展为专门的农具,如木矛改进为耒耜。”由此说明原始农耕出现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B.食物减少C.经验增加D.工具改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仰韶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经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
A.说明地域性国家形态的出现B.反映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
C.实证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社会D.表明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距今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期时代,这一时代
A.发掘出元谋人、北京人等数百处人类化石点遗址
B.仍然处于打制石器来制作石制工具的历史时期
C.人们开始从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日益稳定
D.这一时期的遗址分布格局呈现出一元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距今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1300多座墓葬中,约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
A.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
C.陶寺遗址处于奴隶制时代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0-07-17更新 | 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
A.河姆渡文化B.红山文化C.良渚文化D.陶寺文化
2020-05-23更新 | 5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一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
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C.历史悠久世界领先D.定居为主农业发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