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2 . 从下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
A.多元一体,多个中心B.分布广泛,特征各异
C.多元一体,中原核心D.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洛阳偃师发现了极有可能是夏文华遗存的二里头遗址。在这里,挖掘了大量不同等级的墓葬,有的墓葬陪葬品繁多,诸如青铜器、玉器和陶器之类,有的墓葬几乎没有陪葬品,由此可知
A.二里头遗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B.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该时期开始铸造青铜器作为陪葬品D.这一时期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
2022-01-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星堆出土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青铜尊、囊以及玉璋、玉琼、玉璧、玉戈等物品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的一致。据此可知(     
A.手工业技术的高超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022-01-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陕西西安姜寨聚落遗址发现的五个大家族组成的氏族中,各氏族成员墓葬的随葬品都不多,并且差别不大。这反映了当时该氏族
A.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原始公有制初步形成
C.已进入父权制时代D.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2022-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7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距今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某一文化的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该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仰韶文化
2022-01-0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在江苏省苏州市草鞋山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址,这些水田是由小块水池状的水田串联而成的,小者仅几平方米,大者则十几平方米,相互之间有水口串联,并有水井、水塘、水沟等配套设施。这表明当时
A.水稻种植范围扩大B.耕作技术世界领先
C.青铜农具已经使用D.稻作农业较为成熟
2022-01-0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探源工程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研究认为:距今5000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多个区域都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发展,彼此竞争、相对独立,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据此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步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2022-01-03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包含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钱等诸多器型,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这主要表明良诸文化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B.具备文明时代特征
C.文字处于成熟阶段D.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