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3-12-14更新 | 55次组卷 | 5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目前,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     
A.史书记载B.神话传说C.考古发掘D.学术论著
2023-11-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0次组卷 | 11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
2023-01-12更新 | 608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C.“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载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为龙山时期的陶寺城址,由此可知当时(     
A.社会阶层分化开始出现B.进入传统农耕时代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D.奴隶制度走向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8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的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A.反映了夏朝都城的概貌B.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
C.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特性D.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
9 . 原始农耕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在原始自然条件下,从事近似自然状态的简单农事活动,它是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这种“集体劳动”源于(     
A.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B.长期采用铁犁和牛耕技术
C.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D.分封制层层分封的特殊性
2022-10-05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0 . 如图为原始农业对象、门类、部门、类型关系图。与原始稻作农业和原始旱作农业类型相比,原始游牧农业类型结构组合比较单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西北地区民族交融程度低B.西北地区水土资源匮乏
C.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差异D.畜牧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