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观察遗址分布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遗址分布范围广泛且均衡
C.新石器时期阶级分化明显D.中华文明主要起源长江流域
2023-12-08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华远古文化一脉相承B.生产方式影响文化发展
C.西部地区没有文化遗存D.文化分布制约区域经济
4 . 如图所示为良渚文化遗址示意图。良渚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水坝等大规模水利设施,内城中部有大型殿堂式建筑。古城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级别最高的墓地随葬有600多件玉器。该遗址可以反映出(     

①黄河流域的社会发展   ②早期国家形态的萌芽
③血缘纽带的逐渐松弛   ④生产力水平发展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半坡文化元君庙遗址中M419成年妇女墓的发掘示意图,该墓陪葬品中以蚌刀、骨针、纺轮及储藏器皿为主。这主要体现了(     
A.原始社会的性别分工B.随葬物品的精致丰富
C.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D.早期国家的部分特征
7 . 下图所示为良渚文化遗址示意图。良渚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水坝等大规模水利设施,内城中部有大型殿堂式建筑。古城周围分布着大量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级别最高的墓地随葬有600多件玉器。由此可知当时(  )
A.早期部落国家开始出现B.进入精耕细作传统农耕时代
C.初步形成复杂社会系统D.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发展全貌
2022-12-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9 .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中国文明起源的显著特征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
A.分布广泛,多元起源B.掌握了棉纺织技术
C.分布均匀,黄河中心D.从事原始农业畜牧
2022-07-10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区示意图。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A.长期领先B.多元发展C.区域均衡D.相互隔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