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文献记载,“夏铸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夏后氏官百”是指夏朝有不少官吏。这可用于说明夏朝
A.结束了多个部族分立局面B.政治权力机构较简单
C.具备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D.仍然是部落联盟组织
2 .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在汤灭夏及奠定政制中发挥中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辅佐其孙太甲。太甲暴虐无道,不理政务,故伊尹将其放逐,令其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将其迎回执政。这说明(     
A.司马迁的《史记》是一家之言,不足信B.商代相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殷商政制已蕴涵限制王权的理念D.商代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2021-01-2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这反映商朝末期
A.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状态B.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C.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D.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
4 .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按天地人三层定题论述,论证统治的长久性要以“大道为准,治国要取法天地、自然。该书记载: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吕氏春秋》这一记载旨在劝诫统治者
A.治国要取法自然,布德施仁B.谋求统一须道法术并用
C.生存要效法商汤,保护生态D.长治久安贵在笼络人心
2020-06-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耆艾(老年人)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据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重视引导社会舆论B.政治体制已具有近代民主色彩
C.形成了多渠道舆论监督体系D.天子执政一定程度受舆论影响
2020-03-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7 . 甲骨文中的“臣”字如右图,像一只闭合的人眼以表达对主人顺从。又据《尚书》记载:“马牛其风,臣妾逋逃。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我们基本认定商周时的“臣”“臣妾”是指()
A.大臣B.贵族C.奴隶D.农民
8 . 商代方国的名称,很多见于卜辞。如曹、杞、宋、雇、奄、薛、蜀、齐等等,大都还见于后世……在江西清江发现有商代中期遗址,在安徽、湖南等地发现了时代相当于商代的遗址、墓葬和遗物。据此可推断
A.商代卜辞主要记载各方国的情况
B.商代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C.商代的政治势力已经达及南方
D.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长江流域
9 . 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它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据此可知,贡路是
A.境内四方商路的早期形态
B.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C.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渠道
D.中原文明繁荣的重要标志
2019-09-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历史试题(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
10 . 《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
A.注重礼制和孝道
B.带有宗法色彩
C.受儒家思想影响
D.重视礼法并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