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宗法制度不仅存在于夏、商、周时期,也被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成为一种民族的潜意识而代代相传。这一“潜意识”是指(     
A.等级观念B.敬天保民C.分封理念D.礼乐意识

2 . 《殷周制度论》记载:“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这反映了(       

A.商朝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具体表现
C.西周实行家国一体的制度D.分封制拱卫了周王朝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对该“周人统治的机制”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拥有绝对的权力B.按照宗族等级分配政治权力
C.打破禅让政治的传统D.血缘贵族政治从此得以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2022-09-16更新 | 1582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女子取“字”的方式和男子相类,只是末一字作“母”或“女”,伯、仲、叔、季之下要标出“姓”。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嫡庶有别长尊庶卑B.贵族政治血缘世袭
C.长幼有序男尊女卑D.大宗小宗等级森严
6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以理论言之,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材料能够说明(     
A.禅让制度导致了商代长期动乱
B.分封制度正式确立于西周时期
C.嫡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西周稳定
D.宗法制度在周朝时期得到发展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乃不生。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任天而不参以人,所以求定而息争也。这说明嫡长子继承制(        
A.有利于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B.解决了贵族间在继承上的矛盾
C.保证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是维系殷周世道人心重要手段
8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也就是不可将小儿子,尤其是小老婆生的儿子来代替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作为接班人),“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这本质上反映出(       
A.条约内容详细B.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C.原有制度影响深远D.分封制瓦解
9 . 有学者在评价西周世官制时指出,“世袭权利仅仅作为一个人进入政府服务的资格,而不是担任其父、祖之前相同职位的绝对权利”;“要得到一个期望许久的职位并能够持续在周王任命的这个职位上工作……需要的是个人的付出和大量努力。”该学者意在说明这一制度(       
A.固化了社会结构B.体现出官吏选拔注重品行
C.维护了君主集权D.有助于保持朝廷政治稳定
10 . 西周时期,根据当事人身份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一般庶人犯死罪,“踣诸市,肆之三日”(将被处决者,陈尸于市三天),而贵族犯死罪,则“不即市”,秘密处决。由此可知,西周法律
A.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B.延续了商代严刑酷法
C.奠定了古代法律的基础D.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