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蜀地营盘山、波西等遗址发现了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类似的彩陶与磨制石器并存的现象,当地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种植业,是以种植粟和黍等旱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此种情形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得到反映。这说明了史前蜀地(     
A.早期农业起源并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已经开始形成
C.与华夏族群有密切的互动关系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2024-01-09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良渚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随葬有大批精美的玉制礼器;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玉饰,没有专门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地的周围。墓葬之间的不同可看出当时(     
A.礼乐制度完备B.手工业生产较发达
C.阶级分化明显D.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2023-12-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杯(见下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炎黄二帝热衷于发明创造B.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C.该陶器是黄帝的作品D.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2023-12-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禽。这体现了(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大门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陶器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
2023-1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D.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据此可推知,当时(       
A.奴隶制等级观念强B.社会劳动分工出现
C.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畜牧业发展水平高
2023-11-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在长江下游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B.龙山文化C.良渚文化D.仰韶文化
2023-11-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良渚文化遗存中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玉器种类丰富和制作精美。这些玉器,一般出现在大型墓葬中,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则很少见到。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成员的地位发生分化B.社会分工得到发展
C.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D.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9 . 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北至黑龙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东起东海之滨,西达青海高原的地域内,均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外,在迄今发现的多达七千余处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经正式发掘的也有四百处以上。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A.呈现一体化趋势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赖生产力发展D.体现兼容的特色
10 . 2021年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夏商时期有10项,两周时期有15项,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B.兼容并包C.多元一体D.以中原为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