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货币。这些货币体现出
A.统一货币成为当务之急B.富国强兵促进币制改革
C.各诸侯国工商业的繁荣D.币制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中心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B.战乱之下难民为患的时代特征
C.列国纷争促进了人口大迁徙D.经济发展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
2021-11-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据学者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四大货币体系。布币流通于黄河中游,刀币流行于齐,燕、赵刀布并用,楚以贝币为主。阕钱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在包括秦在内的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这表明
A.各国货币形状由政府统一B.货币形制受区位环境影响
C.货币代表当时青铜铸造业最高水平D.货币按一比一比例在各国交换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货币体系及其对应的流通区域:黄河中游流通“布币”,东方流通“刀货”、南方楚国流通“铜贝”(即蚁鼻钱)。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B.货币区域化特征明显
C.实物交换已经完全消失D.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商业管理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城市总体上为前朝后市的格局,据《周礼匠人》记载,西周城的后边部分往往设有市场,并规定凡是官办的商业市场,均设置有专职官员负责商业管理事宜。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머司市,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只要在市场入口处悬挂旌旗就表明可以开市,参市交易者从规定的入口进入市场,入口处由胥手持长鞭把守,其他管理官员则各司其职。开市后,首先要检查货物是否以假冒真,货物价格制订是否合规,贾师还要根据官府的需要制订商品价格,调节商品流通。西周政府对商业的干预使其商业发展状况逐步顺应了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时期的商业管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商贾反抗官府,“百工叛”的现象不断出现,“百工之丧职秩者”的现象较为突出。据记载,春秋时期,齐国致力于“通工商之业,使鱼盐之利”,郑国规定只要商人对国家忠诚,国家就不干涉,卫文公制定的“务财、训农、通商、忠工”的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战国策魏一》载魏国“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管子八观》也称当时有“粟行于五百里”者,战国时期,横贯东西和纵贯南北的水陆交通线业已形成。《国语周语》记载,当时“黄金为上币,铜铁为下币”,“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而“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人们纷纷通财鬻货,自此,谋利之风席卷整个社会。

——摘编自李生《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商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1-10-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求富趋利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社会上普遍把求富趋利看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在当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致富,便被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的盛行说明当时
A.小农文化的逐渐形成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2021-10-12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市场上均陈列有来自各地的珍奇物品,如北海的走马吠犬,南海的羽翮、齿革(犀牛皮)、曾青、丹干(朱砂),东海的紫绢、鱼盐,西海的皮革、文旄等等不胜枚举。这说明当时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B.商业繁荣物资交流广泛
C.全国性的中心市场已正式形成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贵族开始走上逐利之路,即素以仁义为重的孔子之徒亦有弃名而从利者,农民也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加入商人队伍。材料表明
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B.商人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
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D.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祖王亥在商丘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做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这说明
A.商朝市场交易发展繁荣B.商朝商业活动不受监管
C.我国商业发展历史悠久D.商朝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周以后,当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化刚刚起步的时候,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商品交换也悄然出现。中国古代地主占有的剩余劳动主要是谷物地租,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制品极其有限,这样就使地主经济不可避免地要与市场发生较多的联系,以解决消费品的不足。广大的个体农民局限在小块的土地上,生产手段更为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出卖剩余农产品以换取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再者,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赋役经济关系以及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统治政策,也都在客观上打破了区域间货物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较早发展。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特别是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从而使它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变迁而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就总的趋势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向。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产生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