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公平,采取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等举措。这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和原则中的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启发式教学D.温故而知新
3 .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A.都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
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
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
D.都是著名教育家并收徒讲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下列思想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D.贵贱有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子
6 . 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
B.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
C.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
D.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8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中和,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9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亚里士多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2018-02-2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同步测试
10 .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9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制天命而用之”B.“以法为本”C.“尚贤”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