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战国时期,“若致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其中一些握有百万资财的富商巨贾堪比一都之君,与其有着相似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被称为“素封”。“素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B.抑商政策成为统治诉求
C.礼崩乐坏下的政治乱局D.经济转型冲击义利观念
2020-07-2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从事商业经营的人一般称之为“商人”,这一说法源于(   
A.商朝B.汉朝C.唐朝D.清朝
3 .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
A.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B.商朝即已出现商业
C.商朝官府控制商业D.商朝人使用多种货币
2020-02-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地官·遗人》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国语·齐语》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商君书》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汉书·食货志》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市”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       
A.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B.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D.从事商业利润丰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盟誓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句夺(勾夺:强求夺取)。”由此可见当时
A.商人地位卑微B.君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郑国国力衰微D.郑商重视利用政治资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