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21-22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简《日书》成书于商鞅变法后,是流行于当时社会下层的一种用于推择时日、判断吉凶的生生活手册。根据考古研究,《日书》中记载有极多的经商吉日。这说明
A.商鞅变法是秦朝统一的重要条件
B.当时封建迷信盛行干扰经济发展
C.国家政策不能完全左右经济结构
D.文物必须结合文献才能判断真伪
2021-11-16更新 | 307次组卷 | 7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8秦朝的兴亡-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如图,据学者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四大货币体系。布币流通于黄河中游,刀币流行于齐,燕、赵刀布并用,楚以贝币为主。阕钱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在包括秦在内的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这表明
A.各国货币形状由政府统一B.货币形制受区位环境影响
C.货币代表当时青铜铸造业最高水平D.货币按一比一比例在各国交换使用
3 . 战国时期,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走马吠犬”、南方的“羽翮齿革”、东方的“织物鱼盐”、西方的皮革文旄”,均能在中原市场上买到。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民营手工业兴盛B.长途贩运得到发展
C.对外贸易较发达D.全国性市场已形成
21-22高一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名校
5 . 战国时期,求富趋利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追求目标,社会上普遍把求富趋利看成是人的本性,所谓“富者,人之情性逐利,若水之趋下”,在当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致富,便被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的盛行说明当时
A.小农文化的逐渐形成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2021-10-12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时期,郑国政商结盟,商人可以利用国家邮驿传递信息。这一机制保证了它的信息比周边各国都灵敏,故当时有“郑昭宋聋”之誉。郑国就是借此在四强包围之中存活了下来。这反映了当时郑国
A.确立了商业立国思想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商业活动的政治功能D.在兼并战争中处优势地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周以后,当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化刚刚起步的时候,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商品交换也悄然出现。中国古代地主占有的剩余劳动主要是谷物地租,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制品极其有限,这样就使地主经济不可避免地要与市场发生较多的联系,以解决消费品的不足。广大的个体农民局限在小块的土地上,生产手段更为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出卖剩余农产品以换取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再者,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赋役经济关系以及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统治政策,也都在客观上打破了区域间货物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较早发展。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特别是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从而使它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变迁而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就总的趋势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向。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产生的因素。
8 . 在已经挖掘的商代遗址中,不论早期还是晚期,都发现了大量来自远方的物品,如产于东海、南海乃至印度洋的海贝、鲸鱼骨、海龟,以及来自新疆地区的玉石等,可见当时
A.已经出现丝绸之路B.疆域范围极其广大
C.掠夺成为主要方式D.商业已有一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为战国时期主要货币示意图,当时各诸侯国的货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据此回答
A.战国的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进程
B.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影响了货币形制
C.各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急剧变化
D.青铜作为主要货币在各诸侯国广泛通用
2021-06-19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由宗法血族组织降为个体家庭,再加上较为自由的迁移、择业条件,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能以私有者的身份进行竞争,从而使私营工商业有了相当长时间的自由发展。一些诸侯国统治者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修筑道路,对商业和商贾采取了筅络扶持的立场,积极推动各地物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工商业者在市场竞争中,竭尽聪明才智,“设智巧,仰机利”,能够“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分析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货物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以求得最大的利润。总之,此时的商品经济与封建自然经济相适应,是农本经济的补充。

——摘编自杨师群《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展原因新探》等

材料二 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于公元5世纪末实行了均田制等措施,把北魏的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商业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发展与繁荣。平城与洛阳等地的市场繁荣,户口般盛。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内设有多个商业区,有洛阳大、小市和四通市,还有通商、达货、准财等十里。大批胡商纷至沓来,“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东罗马帝国),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农村中的商品交换活动也逐渐兴盛。自耕农经济相当活跃,农民有一些剩余生产物要出售,也有一些购买力换回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摘编自张旭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的曲折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