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身为秦国的县郡制B.地方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官僚政治的弊端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削弱D.割据势力的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政治制度更为公平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D.产生了近代朴素的民主意识
2021-06-06更新 | 2366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岳普湖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朝除规定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田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控B.强化了三公之间的分权制衡
C.削弱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1-04-25更新 | 3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皆为□□……。” 根据史实判断,□□当是
A.王畿B.郡县C.封国D.行省
2021-04-1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一师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6 .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记载:此种趋势,虽自春秋、战国以来即然,然明白肯定的废封建则自秦始皇统一后始。时丞相王绾即请立诸子,封王荆、齐、燕诸地,李斯不谓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卒从李斯议。该材料反映了秦朝设置的何种政治制度?
A.郡国并行制B.行省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察举制D.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以郡县制为基本架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材料表明郡县制
A.促进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统一B.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发展特点
C.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最大限度保证了国家治理的效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当代史学家许倬云曾经趣味解释“郡县”:“郡”就是“裙”,往边一微,那个旋出去的裙边就叫郡;“县”则是悬挂的“悬”,吊在耶儿,一件衣服挂在挂钩上,我随时可以拿回来。这一趣解强调的是
A.汉字具有会意特点B.郡县长官职位可以世袭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D.中央对郡县的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权B.以三公作为最高长官
C.权力由贵族世袭垄断D.在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