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确立了皇权至上B.继承了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一定的继承性D.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2022-10-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梧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
A.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B.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
C.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D.意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B.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到科举取士制度D.从宗法血缘政治到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2020-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不同于战国时代人们对君臣关系的认知,“士为知己者死”等君臣道义等在秦朝文书中完全没有了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这一变化最能说明秦朝(     
A.治理国家遵循以法治国B.重视官吏的选拔
C.建立了专制集权的体系D.提高了行政效率
2024-02-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宗法分封为基础、成熟国家的政治关系,而秦建立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集权国家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     
A.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D.血缘亲情观念逐渐淡化
2023-11-16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律体系不断完善B.政治体制的变动C.法家成为正统思想D.思想束缚的加强
8 . 有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A.专制王权与神权统治彻底分离B.国家治理的理性化色彩逐渐增强
C.古代宫庙建筑影响历史的走向D.周秦之际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B.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巩固了封建国家统一D.促进了官僚政治形成
10 . 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A.受民本思想影响B.主要着眼于政权稳固
C.强化皇权的需要D.践行了选贤任能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