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兔子山遗址竹简:“秦二世诏书”“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流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分县赋援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竹简正面)以元年十月甲午下,十一月戊午到守府。(竹简背面) 秦二世诏书木牍。


   
                          秦二世诏书木牍

材料二:《史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作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材料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之《赵正书》中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即秦始皇) 出游天下,至白人(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太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材料四:吕思勉在《秦汉史》提出“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晋献公之于申生是也。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朝亥独幸从,则蒙毅谓先王之举用太子,乃数年之积,其说不诬。”


(1)指出上述材料的史料类型。
(2)依据材料,围绕“秦二世是否是秦始皇的合法继承人”的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合理)
2023-05-2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大泽乡起义”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按照《史记》中的说法,这二人都是戎卒中的屯长,而按照《商君书-境内》中的记载:“(军爵)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屯长应该是一个常设的职务,而非临时指派,因此准确说来,陈、吴二人在当时很可能是属于基层军官。……这场暴动与其说是一次偶然性的“官逼民反”,倒不如说是一次有预谋的反叛行动。

——整理自王伟《看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

材料三



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中《徭律》对这种情况(大雨失期)有明确的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费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评;六日到旬,费一盾;过旬,黄一甲。水雨,除兴O”翻译过来就是: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副铠甲。迟到35天,斥责;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罚一副铠甲。因大雨或洪水导致的耽误,可免除本次征发。当然,如果秦二世胡乱修改秦法波及《徭律》,那就只得另说了。

——整理自王伟《看懂中国格局的第一本书——从诸侯到帝国》

材料四 由于秦朝的法律被汉朝当局全部毁掉,司马迁也难以从秦朝的法律找出依据。因此这段没有依据的记载(“失期,法皆斩”)就成了秦始皇“残暴”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对“失期当斩”制度持质疑态度者认为,“在出土的《秦律》里面,失期并不是重罪,甚至,因客观原因而失期的无罪”。“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推断:秦朝的法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残酷',有可能是被某些神秘的力量歪曲了。”这被看作“汉朝'黑'前朝(秦朝)的事情”之一。……“到底是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无知,为了成功起义而故意夸张了失期的惩罚,还是秦二世上台后修改了秦法,这就需要更多出土的文物来考察了。”

——王子今《〈史记〉“失期,法皆斩”辨疑》

材料五 我们综览秦汉间的史料后反而认为,陈胜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其理由有:(一)陈胜有士以上阶层特有的出身标志——字;(二)陈胜出生于阳城,而阳城恰恰是贵族聚居之地;(三)陈胜的“鸿鹄之志”及号召能力是一般农民所不能具有的;(四)陈胜对于一般民众所不关心也无由知道的政界秘闻,了解得很是清晰;(五)秦代战士是光荣的职业,而陈胜一开始即能当上“屯长”,其身份应不是一般平民。

陈胜的出身,影响了他发动起义的动机。

——曾祥文《陈胜新论》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大泽乡起义”的性质提出你的看法。
3 . 阅读下列古人关于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观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灭四维(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班固《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四: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无为》


(1)按材料顺序,简要概括以上观点。(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照抄原文不得分)
(2)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和以上材料,以“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史心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