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由如图两幅历史地图,不可以推论出的历史信息有(     
   
A.秦朝速亡与秦的暴政密切相关B.古代战争主要形式为步兵作战
C.刘邦由于所取谏言而战胜项羽D.刘邦集团据秦之故地展开进攻
2 . 他们(指陈胜、吴广)杀掉两名秦尉官,号召同行戍卒说,大家行途遇雨,都已经不能够在规定的日期抵达戍地,而失期当斩,“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列有关于陈胜吴广起义表述正确的是
A.起因为秦朝下级军官的暴行B.表达了向往民主平等的愿望
C.陈胜建立政权号称“张楚”D.吴广攻破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2022-02-2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一批被征用的农民遇雨延误了行期,无法按照到达边境服役。为免于被处死的命运,他们揭竿而起。”材料描述的事件
A.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B.推翻了王莽政权
C.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基础D.打击了唐朝统治
4 . 有学者认为:“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在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道路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A.君主过度集权破坏社会经济发展B.自耕农经济具有封闭和脆弱性
C.君主专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存在弊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反秦起义者的构成情况。据表中信息知,反秦大起义
主要力量身份
大泽乡发难者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九百成卒
响应者魏故宁陵君咎、楚怀王孙心、楚贵族景驹、楚国大将之后项羽率子弟
英布,本是骊山刑徒,率“群盗"响应
少数民族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等
A.得到了社会众多阶层的支持B.是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暴动
C.由东方六国旧贵族领导发动D.源于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激化
6 . 《史记》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
A.郡县制受到挑战B.分封制有一定社会基础
C.存在着统治危机D.不施仁德是灭亡的主因
7 . 秦曾经“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但仅仅过了十余年,秦朝却遭遇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坏)”的命运。造成秦朝国运变化的根源是
A.专制主义的加强B.焚书坑儒的刺激C.农民起义的打击D.社会矛盾的激化
8 . 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朝
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
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
2021-11-03更新 | 793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秦国到秦朝,改变的不仅仅是国土面积,更是一个政治体制的升级,但当时的人民,显然没有也不愿做好成为统一国家的思想准备,所以秦国短命而亡。这种说法认为秦亡的原因是(     
A.国家认同感缺失B.违背了历史潮流
C.过度地滥用民力D.阶级矛盾的激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治国理念存在致命的缺陷:它只坚信旧时秦国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法治经验,单纯推行“以法治国”来统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庞大帝国,根本上忽略了社会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强抓“政统”而缺乏“道统”,只抓“法治”而没有统摄人的思想灵魂的意识形态。加之立国日浅、始皇早逝、奸臣作祟、统治者残暴腐败等因素,大秦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陈鷟《春秋战国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察举制度将人才的流转也组织为庞大的网络;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帝国体制也在经济层面笼罩全国;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这三重凝聚,使中国不仅在内部逐渐聚合为坚实的共同体,而对外也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和吸引力。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中国“聚合为坚实的共同体”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