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米揩暴众而用刑大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       
A.统治者不行仁政B.农民起义频发C.为政者的昏庸D.社会矛盾激化
2023-11-06更新 | 113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A.以六国贵族为主力B.反对实施郡县制
C.起因于官吏的贪腐D.得到了广泛响应
2022-12-08更新 | 367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质朴、务实、外向、功利是秦文化的主要特征,相较于六国文化而言,秦文化是落后的,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学者重在强调(     
A.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B.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D.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
2022-09-12更新 | 55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故其亡可立而待。”由此可知
A.治国理念要强调德政B.治国之道要尊重传统
C.治国政策要因时而变D.治国之策要以民为本
6 . “一批被征用的农民遇雨延误了行期,无法按照到达边境服役。为免于被处死的命运,他们揭竿而起。”材料描述的事件
A.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B.推翻了王莽政权
C.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基础D.打击了唐朝统治
7 . 《史记》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
A.郡县制受到挑战B.分封制有一定社会基础
C.存在着统治危机D.不施仁德是灭亡的主因
8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4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
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
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2020-10-09更新 | 787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灵宝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2019-11-06更新 | 569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