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人物身份
陈胜、吴广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会稽郡守
任嚣南海郡尉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2022-05-10更新 | 1260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秦统一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张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然而万世之望的秦王朝在一场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秦王朝毁灭于农民起义,从本质上说明(     
A.秦王朝的强大名不符实B.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C.农民起义军战略较先进D.秦王朝的统治制度落后
3 . 西汉贾谊认为:“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清代王夫之认为:“夫封建之不可复也,势也。虽然,习久而变者,必以其渐,秦惟暴裂之于一朝而怨满天下。”由此可见,在两人看来(        )
A.恢复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B.制度的更替需要渐进的过程
C.郡国并行制是最合适的选择D.郡县制实施导致了秦的灭亡
2022-11-27更新 | 52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四校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自陈胜起事到秦亡,起义军始终被称为‘关东盗’(注: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关中地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B.关中地区民风淳厚,不喜战争
C.关东地区为六国旧地,反秦意识强烈D.关东地区文化落后,民风彪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征发繁重。秦二世继位后密织刑 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 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由此可知
A.秦朝暴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B.秦朝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C.农民起义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D.刘邦发动了大泽乡农民起义
2022-03-18更新 | 442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B卷
6 . 学者研究发现,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反秦的人都是下层来的,少有中层来的,从民间钻出来的下层人士,吸收了中层里散乱的成员,构成了反秦队伍。秦代的缺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其意在强调秦朝
A.郡县制的成效有限B.中央权力尚未集中
C.基层管理制度欠缺D.官吏集团效率低下
2021-11-03更新 | 79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天下以昭告王权所在,并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秦代周的合理性,但当山东豪杰为恢复封建揭竿而起时,民间则是一呼百应。这说明当时
A.皇帝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B.治国理念变化导致秦朝社会动荡
C.地方豪强是反秦主要力量D.新型国家形态尚未获得有效认同
8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所以汉高祖灭楚,以实在情形论,与其说是汉灭楚,无宁说是许多诸侯,亦即许多支新崛起的军队联合以灭楚,汉高祖不过是联军的首领罢了。由此可见,项羽之败的主要因素是
A.刘邦“约法三章“,指挥得当
B.缺乏稳固根据地
C.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D.恢复分封政策失当
2022-06-15更新 | 65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在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道路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A.君主过度集权破坏社会经济发展B.自耕农经济具有封闭和脆弱性
C.君主专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存在弊端
10 . 有人曾风趣地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为读书人打抱不平B.秦朝暴政,民不聊生
C.六国贵族暗中引导D.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