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据《后汉书》记载:“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所以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致其权重。据此不能得出,州牧的设置(     
A.主要原因是刺史权力过小B.客观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C.设立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D.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2024-01-0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4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后汉书·李忠传》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李忠迁丹阳太守……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这一变化(       
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有较大发展B.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
2024-01-02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预测卷(一)历史试题【辽宁卷】
3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汉驰道制度规定,非经特许,任何人员不能穿行中央三丈的“天子道”。到汉宣帝时,出现平民“以其罪罚之轻”,公然违反驰道禁令的现象,至汉平帝时废止这一规定。这一变化客观上(     
A.导致了天子权威的衰落B.推动了道路交通政治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有利于商业交往的发展
5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3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49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如下今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由此推知,当时(     
   
A.匈奴人率先借鉴和使用铁犁牛耕技术B.边疆已与内地农业生产实现一体化
C.天可汗设立河西四郡加快了边疆开发D.中原农耕技术逐渐在北疆地区传播
2023-10-18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知识串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