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刺史担有巡视监察官员和豪强之职,并可向朝廷推举秀才;东汉时期,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 这一转变(     
A.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
C.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监察D.导致察举选官制度完全失效
2024-03-15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1 中国古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题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荀悦说“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仲长统也说豪强地主“膏田满野”,“田亩连于方国”。以此为基础,豪强地主不仅垄断了担任郡县曹掾佐吏的权力,而且可以由此升为政府中的高官。材料最能体现(     
A.土地兼并导致东汉衰落B.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大
C.政府鼓励豪强土地兼并D.经济地位影响政治等级
2024-03-03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后汉书·百官志》载,“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九卿之一),(光武)中兴皆属郡县。……及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原先属于中央管辖的手工业机构,亦都交给地方管理,实行只征收赋税,不参与直接经营的政策,东汉的手工业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C.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024-02-0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A.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B.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C.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D.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2024-01-30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汉武帝时期修筑的居延边塞烽燧防御设施,到东汉中后期,逐渐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缘于(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刺史制度的实施
C.地方治理政策改变D.地方豪强的崛起
2024-01-23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名士范滂因“党锢之祸”遭牢狱之灾,出狱返乡时,汝南和南阳的士人迎之者车数千辆。这表明当时(       
A.士人在斗争中占上风B.皇权基础受到了削弱
C.范滂得到百姓的支持D.宦官失去地方掌控权
2024-01-20更新 | 505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7 . 秦朝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文帝、景帝治理却打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年代“文景之治”,东汉又因为土地兼并导致黄巾起义引发军阀割据。问历史事件之间的启示是(     
A.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就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轮回D.皇帝的好坏是王朝兴衰的关键
2024-01-12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后汉书》记载:“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所以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致其权重。据此不能得出,州牧的设置(     
A.主要原因是刺史权力过小B.客观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C.设立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D.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2024-01-0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4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后汉书·李忠传》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李忠迁丹阳太守……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这一变化(       
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有较大发展B.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
2024-01-02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预测卷(一)历史试题【辽宁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