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前期,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字仍未恢复到西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A.自耕农经济衰退B.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C.统治区域的缩小D.地方农民起义的频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我国历史上某部史学著作在编纂方面,改《外戚传》为《皇后纪》,并新增《党锢传》《宦者传》等七种类传,从不同角度刻画了社会面貌。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2024-0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昌言》等载,“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资产)至百万”。据此推知,这一经济形态较多存在于(     
A.西周B.战国C.东汉D.唐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末年,学者仲长统在《昌言·理乱篇》中指出,当时的豪族“连栋数百,膏田满野”,且其“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至于“琦赂宝货”“马牛羊豕”等更是不计其数。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A.抑商政策的加强B.存在地方割据的隐患
C.土地兼并的缓解D.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汉明帝在位期间,彻查其兄楚王叛逆案,令外戚阴、邓两家互相纠察;名将马援因其女为皇后而不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列。由此可见,汉明帝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B.防范外戚势力C.削弱同姓封国D.打击豪强地主
2023-12-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优质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光武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大多以战争局势为主题,如《更始时南阳童谣》等。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民间歌谣多以描写经学大师为主,如《诸儒为贾逵语》等。这说明(     
A.西汉文学缺乏鲜明特色B.歌谣是文学的唯一形式
C.文景之治阻滞文学发展D.文学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35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东汉时期,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该民谣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东汉中央集权非常强大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士族门阀对皇帝言听计从D.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2023-11-21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