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53次组卷 | 9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所致
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3-04-11更新 | 563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入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外戚宦官当政的现实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时,以三公为丞相,但权力锐减。掌管内廷文书的尚书机构扩大,正式称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宦官外戚交替掌权B.决策流程趋于规范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D.豪强地主控制朝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初期,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客,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各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光武帝此举(     
A.瓦解了豪强地主的势力B.提高了均田授田的准确性
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利于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皇帝昏庸腐败B.外戚宦官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
2020-09-24更新 | 208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皇帝是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角色,但其权柄也常被亲近者侵夺,东汉时期侵夺皇帝权柄的重要角色是
A.宰相与御史大夫B.刺史与郡守
C.外戚与宦官D.三公与台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300万减至4700万。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B.豪强隐匿C.疆域变更D.匈奴侵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A.刘秀建汉B.共和行政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D.文景之治
2021-11-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