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施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B.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D.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都“度田”(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增加政府赋税收入)触及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乱,东汉政府只能与之妥协。自此土地私有制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此事直接导致(     
A.地方割据局面产生B.田庄经济逐步形成
C.小农经济极度衰退D.流民问题不断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汉时期,水利灌溉主要依赖官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到了东汉,民间兴修的陂塘、井灌等水利设施遍布南北各地。这一变化源于(     
A.田庄经济的发展B.政府组织能力提高C.南方地区的开发D.个体农耕普遍存在
4 . 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       
A.维护了商人的根本利益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2023-11-09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尚书本为“少府(负责皇帝私财及生活的机构)属官治文书而已”,至光武帝时,则逐渐转为行政职位;东汉李固曾说:“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出纳王令,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尚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宦官专权乱政的现象B.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
C.完善了官僚队伍的选拔制度D.反映了宰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6 . 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东汉时,江南地区的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的四石提高到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这一变化(     
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B.得益于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因西汉末年外戚势力膨胀,侵夺皇权,导致王莽代汉。光武帝刘秀规定“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以防止外戚专权,明、章二帝继续奉行这一政策。这一政策(     
A.避免了外戚干政在东汉出现
B.导致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坐大
C.因形势变化而没有贯彻始终
D.使东汉陷入了宦官专权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刺史职能发生了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疫病多少和流行时间长短与国家作为息息相关。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有历史记载的疾疫情况,发现西汉和新莽朝历时231年,有疾疫17次,平均13.59年一次;东汉历时195年,有疾疫34次,平均5.9年一次。这一变化说明东汉(     
A.气候变化灾害频发B.朝廷控制能力有所削弱
C.医疗技术出现倒退D.天人感应思想不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发B.寺院经济的膨胀
C.专制皇权的衰落D.豪强士族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联盟校(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