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4 道试题
1 . 汉武帝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情况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一种更完备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这一“更完备的制度”是(       
A.察举制B.十三州(部)刺史C.推恩令D.盐铁官营制度
2024-02-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在(汉武帝以后)汉朝,《春秋》仿佛是一部宪法。凡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重大问题,都引《春秋》解决。”这说明,西汉中后期(       
A.先秦法律得到了延承B.“以法治国”得到落实
C.法律制度已基本完备D.儒家伦理得到了弘扬

3 . 公元前126年十月癸酉这一天,西汉河间献王诸多成年儿子同时被封为列侯,列侯所辖土地在原河间国故地。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他们被分封主要是因为(     

A.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B.汉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地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D.七国之乱的平定
4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这可以说明(     
A.三者对大一统思想的认识不同B.大一统主张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C.三者都提倡建立封建专制统治D.大一统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024-02-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岳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鸠杖,也叫王杖,是汉哀帝时期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由此可知,汉代(     
A.抚老政策更具教化倾向B.传统手工业技艺取得大发展
C.孝道文化已然蔚然成风D.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渐趋完善
2024-02-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除了把盐、铁、酒等手工业收归官营外,还实行“平准”“均输”。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此平抑物价,打击各地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这些措施(     
A.将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B.体现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
C.为西汉开疆拓土提供助力D.导致了汉末政治黑暗腐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于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舟也;庶人者,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

——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2024-02-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
9 . 据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汉简记载,汉代边防部队中从事耕作和兴修水利的士兵分别称为“田卒”和“河渠卒”。罗布泊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关于汉代戍卒从事农耕的记录。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修建长城的必要性B.西北边疆得到开发
C.北方农耕已经普及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10 . 如表是汉武帝在位时期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年份行动
元狩四年“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
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元鼎六年“徙民至张掖、敦煌等地”
A.救济贫困人口B.解决内地治安问题C.促进人口流动D.增强抗衡匈奴力量
2024-02-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