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所致
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3-04-11更新 | 559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于2017年被确认为《燕然山铭》。《燕然山铭》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这可以实证(     
A.护乌桓校尉的设置B.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
C.河西走廊设立四郡D.纪传体断代史体裁开创
4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地有遗利,民有馀(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后汉书·章帝本纪》也记载,东汉“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予粮种,各尽地力,勿令游手”。两汉政府的这些做法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发展B.使宗族势力日益强大
C.导致了大田庄经济盛行D.推动了均田制的实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出土于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坞堡”。高出者为望楼,有旗帜飘扬;下为诸多建筑群落。据此判断,壁画所描述的是(       
A.皇家庭院B.郡守官邸C.地主庄园D.边疆军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东汉光武帝严格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但最终东汉还是让“后宫之家”成了政权的主要掘墓人。据此可知,两汉败亡的原因之一是
A.穷兵黩武B.宦官专权C.土地兼并D.外戚干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和帝在诏书中说:“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B.政府全面强化对盐铁的专卖政策
C.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官员腐败是盐铁专卖被废的原因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
2021-11-09更新 | 1089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东汉初年,政府曾实行过赋民公田和假(租赁)民公田之策。接受赋田的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成为向国家缴纳租税的自耕农。接受假田的贫民,成为国家的佃农。这反映当时东汉政府
A.控制了大量无主荒地B.试图推行均田制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大力扶持田庄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
A.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
C.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
D.废除了丞相,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