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功臣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其他
汉高祖1
汉惠帝3
汉文帝4
汉景帝41
汉武帝5313
汉昭帝3
汉宣帝41
汉元帝2
汉成帝113
汉哀帝14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


表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秦汉时期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项制度就“制度创新”观点进行论述。(说明:论述可从制度创新背景、与中央集权关系、对王朝盛衰影响等角度入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
C.“知行合一”论D.“君权神授”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5 . 法律既属于政治的范畴,又具有很强思想文化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汉书杜周传》
材料二:夏朝已经制定出了我国最早的适合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历法《夏小正》。商代不仅制 定了阴阳历,并设专官掌管历法。秦时第一次颁行了全国统一的历法《颛顼历》。汉以后一 直到明清,历朝都制定了历法,历代法典都特设专条对破坏或私习天文历法的行为,给予极其严厉的惩罚。这在世界法律史上是很少见的。
材料三: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西汉董仲舒以阴阳四时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大德小刑。此后,儒家倡导的“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既定政策。
材料四:礼之所去,刑之所取(离开礼的言行,正可以纳入刑的范畴),去礼之人,刑以加之(如 果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故曰取也。失礼则 入刑,相为表里者也。——《通典》第一百七十卷
材料五:“《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春秋繁露·精华》.“吕步舒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史记·儒林 列传》
廷尉张汤“以古法义决疑狱。”
——《汉书·儿宽传》
帝时廷尉于定国“学《春秋》,身执经,……其 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
——《汉书·于定国传》
和帝时廷尉、尚书陈宠“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以宽恕,帝辄从之。”
——《后汉书·陈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了中国古代法制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中历法的发达和法律对它的确认与保护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 点?元朝我国哪位天文学家编订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的什么历法?为了编 制精确的历法,他研制了以哪一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天文观测仪器?
(3)材料三表明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征?从汉武帝开始,西汉王朝形 成了怎样的治国方略?
此后,历朝封建法律总体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我国古代法律体系具有怎样的特点?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提出 礼法并用、强调礼的制裁功能?具体地讲,材料中礼与刑是怎样“相为表里”的?
(5)材料五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观点对儒学的发展、汉朝的司法、儒法关系以及儒学的历史地位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 响?
2016-11-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儒学对韩国和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