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不仅王国内的群臣对诸侯王自称“臣”,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
A.打破封建等级秩序B.构建以礼入法的体制
C.提高儒臣政治地位D.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
2 . 西汉前期对于官吏不忠之罪的主要界定为谋反,汉武帝以后,不忠之罪则扩大到诬罔、匿反者、上僭、誹谤、漏泄省中语、奉使无状等,惩罚更加严厉。这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日益政治化B.君主专制加强
C.封建法律渐趋体系化D.中央集权强化
3 . 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
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C.说明内外朝制度正不断完善D.旨在防范权臣加强君主专制
4 . 汉武帝开创了献策上书为郎的选官途径,在一定限度内欢迎批评政治的意见。原本担任低级职官的田千秋就是因为上书言事称旨,很快被任命为列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不过数月又迁为丞相。这种做法
A.使贵族特权垄断地位被打破B.促进了汉代官僚政治的发展
C.表明汉代察举制遭到了破坏D.为“中朝”形成奠定了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
2021-01-24更新 | 177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无为”与“有为”
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2016-12-12更新 | 12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